恒生指數會將出現近半世紀最大變動,恒指公司日前公布 “優化” 指數的內容,成份股將加到100隻,同時香港企業的比例只佔25間,上市3個月嘅公司,都有條件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,這樣的變動大家有什麼感受?我即時想起盈富基金(2800)。
盈富基金是追蹤恒生指數的ETF,恒生指數改變選股準則,盈富基金的投資組合又會作出變動。
恒指公司5大改革
首先介紹一些恒指變動的資料,恒指公司決定了5大改革:
1. 恒指成份股於2022年中前,將由目前52隻增至80隻,最終數目將固定為100隻。
2. 僅保留20至25間「香港」公司
3. 上市歷史要求亦縮短至3個月
4. 按7個行業組別挑選指數成份股
5. 對所有恒生指數成份股採用8%的權重上限
有關的建議5月生效,6月實施
恒指公司做埋一個模擬結果,顯示「新恒指」可因此躍升至33,375點,市盈率(PE)會提高至19.1倍,股息率則降至2.1%。
對於這個變動,筆者有幾個看法:第一數目增加沒有多大問題,減少組合太集中幾隻股份身上。美國標普都有500隻成份股啦。
第二,香港本土企業的數目只佔25隻,換言之,藍籌股的數目增加到100隻時,香港本土的公司最多只係佔¼,本地的色彩進一步淡化,加上大陸的公司體積龐大、買賣活躍,更加將本地的藍籌股邊緣化。
第三,放寬限制,將原來要求上市的時間,由2年縮短到3個月,就可以晉身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,大家都未摸清這隻股票,就已經成為香港股市的藍籌股。
可以想像,恒生指數公司這個重大變化,會令到更加多大陸公司,特別是科技企業容易晉身成為香港的藍籌股,本地企業會靠邊站;同時,股市更加A股化,波動也比較大,所謂香港的藍籌股,跟我們的關係越拉越遠,恒生指數進一步反映中國而非香港的經濟表現。
投資盈富的原因
盈富基金是香港第一隻上市的ETF,亦都是買賣最活躍的ETF,不少散戶覺得它代表香港股票市場表現,投資在香港人較熟悉的公司。當這隻ETF投資越來越多中資企業,這樣大家的睇法也應作出改變。或可以把它視作投資中國經濟的工具,跟A50中國基金及滬深300指數基金同類,只是組成不同吧了。
盈富以外的美股ETF選擇
筆者已經多年沒有去內地,所以對近年冒起的中國公司所做的生意越來越陌生,既然如此,跟投資一般市場的ETF,都沒有太大的分別。如果想作長線,找些熟悉公司的ETF 來投資,筆者想起一些選項:
1. iShares MSCI Hong Kong ETF (EWH)
如果仍然對香港企業情有獨鍾,投資在香港上市公司,可選擇追蹤MSC香港指數的ETF,MSC香港指數的認受性在外國及基金界,比恒生指數更加高。
ETF組合中,佔比重最大的分別就是友邦保險(1299)、港交所(0388)、騰訊(0700)、新鴻基地產(0016)以及長和集團(0001)。
2. Franklin Templeton ETF Trust(FLHK)
追蹤富士香港指數,投資比重最大的五隻股份,包括友邦保險、港交所、新鴻基地產、創科實業(0669)以及長和集團。
當然比起盈富基金,這兩隻港股ETF的規模比較細。EWH和FLHK開支比率分別是0.51%和0.09%,而盈富基金則為0.1%。
3. 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Stock ETF (VXUS )
唔揀本土,可以放眼全世界,這隻ETF投資全球大公司,佔比重最多的股份,相信大家都熟悉,包括騰訊(0700),台積電(TSM)、阿里巴巴()、三星以及雀巢。
4. SPDR S&P 500 Trust ETF (SPY)
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,美國上市最大的500間公司,包括傳統和新興的科技股。美股是世界最大的市場,多家跨國公司的業務都延伸至香港,本地的散戶應不會太陌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