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股市場的ETF吸引的地方,就是選擇眾多,有不同的題材,今次要介紹的就是動力型,即是追求高增長的ETF,以及價值型,投資在價值被低估的股票ETF,究竟那一隻ETF跑出來呢?
看到《金融時報》一篇文章講關於動力型ETF重整組合(屬定期檢討),在最新一次重組中,把一些巨無霸例如Amazon(AMZN)、蘋果(AAPL)、微軟(MSFT)等科技公司的比重大幅調低,取而代之是周期性股份,以反映股票市場的走勢。
今次筆者又想講下這類ETF,並加入一隻概念相反的價值型ETF,做個對比。
增長 VS價值ETF
股票市場有多類股份選擇,配合不同的投資目標,有人追求高增長, 想揀一些表現突出的股份,亦都有穩健派,旨在買入一些價值被低估的股份。ETF當中亦有兩種不同性格的基金,包括動力型ETF:iShares Edge MSCI USA Momentum Factor ETF(MTUM),以及價值型ETF:iShares Edge MSCI USA Value Factor ETF(VLUE), 兩隻基金的資產規模都分別超過100億美元,同樣由Blackrock管理。
1)iShares Edge MSCI USA Momentum Factor ETF(MTUM)
基金投資不同大小、不同行業、具增長動力的股份。追蹤MSCI USA Momentum SR Variant 指數,指數半年重整組合一次,選股有自己計分標準,旨在㨂出有增長動力的股票。
圖:MTUM的十隻持股最多股份
圖:MTUM投資行業分佈
2)iShares Edge MSCI USA Value Factor ETF(VLUE)
基金同樣地投資不同大小、不同行業的美國上市公司, 追蹤MSCI USA Enhanced Value 指數,挑選具價值的股份。
圖:VLUE的十隻持股最多股份
圖:VLUE投資行業分佈
時移世易 增長股變價值型股份
有趣的是從兩隻ETF的行業分佈,看到動力型ETF的重磅股,以傳統的金融類股份佔最大比重,一向屬於增長型的科技股,比重只得一成半。相反價值型的ETF,以科技股佔比重最大,達到兩成六。這其實這反映今年上半年的市況,科技股出現調整,動力減弱,所以被動力ETF大削投資比重,而由於科技股調整了,所以變成價值型股份😂。
邊隻ETF做得好、賺得多
究竟增長型及價值型的ETF,這兩隻經精心計算的ETF,係咪做得好?仲好過大市(標普500指數)?兩隻ETF同日出世,在04/16/2013成立,成立少於10年。所以用5年做個比較,連股息在內的總回報,動力型的MTUM確實又跑贏標普500指數,價值型比較遜色。
圖:MTUM、VLUE及標普指數5年總回報走勢
不過呢,今年情況唔同咗,價值型抬頭😎。 跑贏左成條街,投資要向前看,未來會點,會否繼續保持實力?就要拭目以待。
圖:MTUM、VLUE及標普指數年初至今總回報(截至16/6/2021)
(18/6/202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