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次提到如果揀長揸一隻美股,會揀邊隻?至於港股方面,十年、八年前問呢個問題,相信唔少穩健派會揀港燈(02638),但時移世易,港燈等本地的傳統收息股,漸漸被人打入冷宮,依家連外國投資者都冇乜興趣,最新例證是港燈被踢出MSCI香港指數成份股。
MSCI明晟上星期公布季度檢討,港燈被剔出香港指數,同時並冇新增股份。 這個消息市場似乎興趣不大,報紙、雜誌及網上媒體的討論不多,反映大家對本地的股份興趣已經大減。
筆者過去多時都提過,香港的高息三寶 港燈、中電(0002)、煤氣(0003),曾經是香港追求穩健的投資者的至愛,自2019年之後,不少的外資對香港的投資意興闌珊,因為香港的投資風險增加了,未必符合一些追求穩健的大戶胃納。
此外,香港及內地經濟增長減慢,防疫政策嚴厲,加上息口上升,本地的企業和收息股的吸引力大減。近年股價表現乏善可陳,收了股息都彌補唔到股價跌的損失。在這些環境下,本地股特別是沒有話題的股份成交減少,慢慢少人理會。
圖:港燈5年股價表現
MSC指數有咩重要性?
港燈被MSCI踢出香港指數,其實有一定的意義。 想了解美股表現,好多人會參考美國標普500指數,或納斯達克指數。要分析港股,外國人基金會參考MSCI 香港指數,反而土炮的恒生指數,外資其實冇咁重視。即使投資ETF,主要是追蹤MSC香港指數的基金EWH。
恒生指數越來越多中資股,變相是反映中國企業, 多過是香港經濟的寒暑表。MSCI香港指數,成份股主要是香港的大企業,頭五大成份股分別是AIA(1299)、港交所(0388)、新地(0016)、創科(0669)及長和(0001)。
要入選成為MSCI香港指數成份股,必然要有一定的規模、成交量,容易買賣(一定比重的街貨)、財務狀況及有透明度等。港燈被踢走又冇新成份股加入,應該跟股份表現及成交有關。換言之,港燈在港股代表性減少了,外國人投資港股ETF,港燈受惠唔到。
大家揀長揸一隻港股仲會唔會揀港燈?經過這幾年的體驗,相信唔會有好多人咁揀。在港股要找一隻長揸收息的股票越來越難。中資股政策風險大,透明度及可預測性唔高,唔係理想之選,港股大藍籌也開始被邊緣化,股價容易躺平,買港股的越來越多側重中資股,炒股容易長揸難。
(17/2/202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