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投資多年以來都有個習慣,就是把沽售出去的股票記錄下來,記錄的內容包括沽出日子、賣價,資料放在Google的試算表內,可以即時看到現價跟我沽出的價錢相差幾多,日後如果這些股份大跌,遠低過我的沽售價,就會重新研究一下,會否再次買入。
這個做法慳水慳力😄,因為買入過的股份,都是經過一番研究,做過功課,對公司及表現有一定的了解,賣出去可能因為股價升得太多,把資金轉換到落後股份,而不是因為公司的質素改變,所以當這些股票回復到合理價錢之後,就會再重新考慮。
揀股票不一定要隻隻新鮮
筆者投資美股也訂閱了不少收費的內容,當中包括投資建議,有些收費網站提供的建議十分具體,建議你係時候入貨,入邊隻,不過,一段時間過後,發現股份很多都是重複推介。所以不少人訂閱不久,就不再續訂。
我的看法是, 股票並不是去街市買菜,要次次新鮮, 你可以持有一隻股份10年,與此同時,進取、積極型,也會因時制宜,除了幾隻唔變,其他都會不時調整一下。這個組合的股份不一定賣了便算,相反越來越似哪個付費網站投資的模式😄,買過的股票,賣咗可以再買番。就如去年賣出的Shopfiy,都想佢再跌多啲入番貨。
話說回來,去年4月,筆者寫過一篇文章,揀出了10隻新經濟股來介紹,條件是香港較多人認識,同時有前景的增長股。今年以來,這些股份不少都出現回吐,但一年下來,大市(標普500指數)升了約45%,即使近期調整不少,這些股票都有半數跑贏大市。
圖:10隻增長、科技股表現(截至10/5/2021)
從另一角度睇,再跌多啲,大家都不妨研究一下,科技發展是大趨勢,並不是一時三刻形成,一旦成為氣候,亦不會一日消失,只是好多公司的股價升得太多,估值預支未來,貴得買不入手,如果股票再調整多一點,也不失為入市的時機。
有興趣可以重溫這篇文章:
[投資美股]10隻你認識的增長股
利申:筆者仍持有以上部份股份。同時組合內股票不是投資推介,我是無牌軍師,沒有任何證券經紀牌😉。
(12/5/202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