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當經濟環境出現重大變化的時候,財富轉移的情況更明顯,有些人一夜富貴,也有人從此家道中落。去年肺炎疫情肆虐,帶來的變化就是貧富懸殊加劇了,有資產和沒資產的有明顯分別。
看到英國《衛報》(The Guardian, 唔係世衛嘅報紙🤫)一篇文章”UK wealth gap widens in pandemic as richest get £50,000 windfall”,講到疫情之下,貧富懸殊嚴重了,又想借題發揮一下。
去年疫情肆虐,但股市繼續升,有錢人冇乜機會出街使錢、食飯, 少了炫耀的機會,買衫也會買少了,所以能夠儲到多一點錢,同時股票升,資產價值亦都水漲船高,所以有資產、有錢的,在疫情之下,反而身富變得更豐厚。
相反,無錢 、無資產的,受惠不到股票升值帶來的好處。與此同時, 經濟活動因為疫情幾乎停頓下來,很多人因而沒有工開、甚至失業,要靠積蓄維生。另一方面,基本的開支,如日常膳食、上班的交通費無得避,所以在這段期間,不單慳唔到錢,同時可能因為失業,開工不足令到身家不斷的縮水。
這些情況唔使用數據、統計,common sense都唸到,貧懸殊點會唔加劇?所以筆者一向鼓勵年輕人投資,不是講發達與否,至少可以令到財富自己增值,唔使捱得咁辛苦,中產的也可以保住財富,避免出現 “向下流”的情況。
在疫情憂慮減退的時候,又可能遇上通脹升溫,這樣窮人、沒資產一族又是受到比較大影響的一族,今時今日打工仔已經沒有什麼議價能力,要爭取加人工來抗通脹會越來越困難,相反基本開支上升,要應付生活更加百上加斤。
奢侈消費品行業股份回升
講番正題,疫情肆虐之下有錢嘅人使錢機會減少,令到相關消費品和行業,業務受挫。隨著經濟回復正軌,大家可以出來消費,所以非必需消費品行業(Consumer Discretionary)的股份,近幾個月做得唔錯。
圖:標普500各分類指數表現(資料來源:TradingView)
筆者早前介紹過,美股各行業分類中,非必需消費品行業(Consumer Discretionary)可能最多人摸不著頭腦。這類消費品屬於非必要,冇都可以生存到,好多屬於奢侈品,例如汽車、珠寶、運動用品、電子產品,一些奢侈服務包括旅遊、酒店、高級餐廳用餐等,都包含在內,行業表表者包括Starbucks(SBUX)、Nike(NKE)等。
這個行業近幾月股價表現唔錯,過去一年上升了四成多,今年以來亦升了13%,走勢持續向好。疫情的影響消退的話,好耐沒有出來使錢的有錢人,隨時來一個報復式的消費、旅行,相關的行業的股份或者值得大家留意一下,除了個別公司,也可以看看相關行業的ETF。
用追蹤非必需消費品行業的ETF :Consumer Discretionary Select Sector SPDR ETF(XLY)和必需品ETF:Consumer Staples Select Sector SPDR ETF(XLP)做比較,看到兩者表現。在疫情打擊初期,XLY跌得比較多,之後急速反彈,收復失地。
圖:必需品與非必需消費品ETF近三年表現
(13/7/202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