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股市表現一直都係由資金推動,熱門四圍走, 稍有風吹草動,就大起大落,所以大家投資的時候,不要跟車體貼,有一個平常心,留意整體投資氣氛和大方向,稍稍作一些調整,可以把投資組合變得平衡一點。
講到投資組合,早前聽關於美股的podcast(Market Foolery),主持及嘉賓在chitchat,講到持有幾多隻股票先至合適,嘉賓話佢手持30隻股票😲,佢認為這個數目並不為過,因為美股好多公司質素都好好,這是沒有問題的。
究竟我哋買股票應該持有幾多隻好? 以前投資港股的時候,筆者高峰期曾經持有超過20隻股票,不過分成幾個投資組合, 因為個人的投資意向和習慣,除咗一些長揸唔放的核心組合,亦會組織幾個不同目標(年期)的組合,一來是寫文章的時候親身體驗下(如小本投資攻略),以及預咗波動較大的投資,測試一下自己的眼光和控制風險。筆者以前在文章都提過,在股市旺盛的時候,曾將賺到的其中30萬元,組織一個高風險投資組合,大家有興趣也可以重溫一下:30萬高風險投資。
以前主力在港股時, 不太建議投資新手買入太多股份,一來每隻股票入場費用相對比較高(數以萬元計),二來證券行的經紀收費並不便宜,這樣持有太多股票,過於分散的話,並不划算,不過今時今日看法有所不同。
買入多做股票 再汰弱留能
買美股的話, 因為入場門檻比較低,以及手續費相對便宜,投資可以先行買入多隻股份,組織一個投資組合,再慢慢增持其中做得好或有信心的股票,將組合湊大佢。換言之,港股及美股策略上是有分別。
要從股票投資當中賺錢,揀啱股票是其中一個重要元素,不過同樣重要的就是投資策略,以及入市的時機。有些股票適合長期持有,可以當作核心股票,不用多花時間管理,有些是經濟敏感度比較高,或資金推動,中、短線持有較合適,當經濟周期或資金流向改變時,便要調整一下組合。有些是適合懶人,如收息股,收息帶來現金流,股市變但公司性質不變,就不用特別理會。
如果閱下對美股有興趣,又有時間做研究分析,先揀一間收費平的證券行,嘗試將投資數目增加,看看自己眼光,未來打算投入新資金,可以考慮在現行做得好的股票加碼,或者在原有的組合做一個淘汰遊戲,將做得不太好的股票賣出,資金投入在做得好的股票身上,過一段日子,令到投資組合做得更標青。
投資策略及組識一個組合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,有機會再深入的跟大家分享經驗。
(11/3/202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