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一星期港股新聞中,這邊廂市場傳出阿里巴巴(09988)、騰訊控股(00700)及一眾的內地科網股有機會被政府整治。哪邊廂醫藥股石藥成為過去一星期表現最好的藍籌股,看到這個情景,又想分享一下我投資石藥(1093),或者是中資股的經驗。
曾幾何時,筆者亦都花了不少時間,認真研究內地有前景的行業,作一個長線的投資。當中,再生能源以及醫藥股,就是我較為喜歡的行業。在過去的文章提過,曾經組織過一個30萬元的高增長組合,當中包括一隻醫藥股:中國生物製藥(1177),另一隻環保股:龍源電力(0916),就是這個原因。
如果沒有最近這一輪的升浪,10年下來龍源股價大部份時間潛水,沒有特別的增長。中國生物製藥好一點,而筆者其間改為選擇另一隻龍頭醫藥股石藥,幾年下來,石藥是跑得快過中生製藥。
不過,從這兩個行業賺到的回報,遠比預期的差。得出一個體驗,就是投資中資股,除了要審時度勢,還要看懂國情,不是有耐性、懂分析就賺錢,一個政治風向轉,投資會見才化水,而政治風向轉,很難有跡可尋,這跟美股好唔同。
投資藥石的故事
隨着中國人口老化,預計對健康醫療、藥物的需求會上升,所以筆者對醫藥股興趣大,早於多年前已經投資一些醫藥股,包括石藥及中生製藥,當時兩隻股份還未成為藍籌股,被納入恒生指數成份股之內。
手上持有的石藥,表現相當不俗,同時晉身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之後,更如虎添翼,短短兩三年間,筆者的回報上升超過一倍。見到股份越升越有,當然趁強勢加碼,逐漸將它放入組合的核心股票當中,較少買賣,並打算長揸。但誰料到,中國政策一改變,要加緊對藥價的管制,令上升超過一倍的石藥,在短時間內,所有賺到的錢煙消雲散,最後還要倒跌。
這就是投資中資股要面對的風險,你可以預計一隻股票的業務表現,但中央的政策改變以及風向轉,平民百姓難以觸摸,加上藥物類股份對民生關係頗為密切,所以不時都有對藥物價格的管制,這已經習以為常,不過這一次的損失也不少了,結果筆者還是繼續持有,其後在一年間又反彈了三成,回報再由蝕變賺,最後決定離場。因為這不是我投資目標,中資股放長線是不行的。
環保概念股
筆者對投資環保股興趣是大的,其間也投資過當中的龍頭企業,除了龍源外,還有金風(2208),以及光大環境(0257)。環保是全球大趨勢,但內地的投資以散戶為主,很多時是炒概念,熱情降了溫,資金便走了,長期持有有機會得個吉🍊。
投資中資股跟美股很不同,長線投資風險比較高,風險來自:
1. 國家政策的轉變
2. 公司的管理
內地分析員是否只許報喜不喜憂?這點不去討論。單是分析方面,不是大藍籌或熱炒股的話,普遍資料不足,不是所有股份都有分析員跟。如果熱炒的概念冷卻,就會變得少人問津,成交也減少,加上公司的透明度亦都成為疑門,長線投資要小心。
其他 “板塊” 又如何?
事實上,內地很多 “板塊” (大陸的述語)對外行人來說,看似具潛質和吸引力,例如公路股、教育股,其實當中也小心一些政策上的轉變,長線投資筆者會有保留。公路股涉及人流、物流,地方及中央的政策隨時有機會出手。教育股涉及意識形態,未知幾時或會否整治。
科網股亦一樣有政策風險,去年10月在螞蟻招股期間,新股熱升溫,筆者出過一篇文章:《投資螞蟻要留意4項風險》,提高大家政策的風險,這是也經驗之談。
總結經驗,投資內地股宜短不宜長,小心控制風險,一是政策風險,二是公司的管理風險。
(15/3/2021)